目前市场上普遍应用的制砂机有锤式破碎机、对辊破碎机和立轴冲击式制砂机等。这些制砂机制砂模式单一,采用锤击、碾压或挤压、冲击的原理制砂,制出的成品砂普遍存在石粉含量超标,针片状含量超标,粒度2.50-4.75mm段含量偏多而0.60-1.18mm段含量偏少,达不到连续级配要求,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基建工程质量等缺点。
1、立轴冲击式制砂机制砂原料自由落体进入高速旋转的转子体内,转子体周边均布的抛料头将原料抛至破碎腔内,与物料堆积层或钢衬冲击破碎成砂。由于转子高速旋转,进料粒度小,碰撞次数少,成砂率约为30%,制砂效率较低,石粉含量多(高达30%以上,特别是石灰石等硬度较低的原料。)立轴冲击式制砂机所需动力大、电耗高。受结构的限制,立轴破碎机的上支承强度和刚性偏低,使用一段时间后,转子因磨损失去平衡,产生晃动,须停机维修,且难以拆装的轴承等易损件在机腔内,维修难度大、耗时长、成本高。
2、锤式制砂机锤头随转子高速旋转锤击石料,被锤击而破碎的石料透过筛板排出机腔成砂。石料被击中破碎成粉多,未击中则粒度大,针片状含量多,即4.75mm以下的砂中,小于0.15mm的粉多,2.50-4.75mm的比例大且针片状含量高,0.60-1.18mm的砂粒比例少,达不到连续级配要求,不能满足建筑业对高标准混凝土用砂的要求,切锤头损耗快、更换频繁,筛板易堵塞,人工清赌难度大。
3、对辊破碎机石料在进入2个相向旋转的辊筒形成的破碎腔时,受辊筒旋转挤压破碎成砂。加工的砂针片状含量极高,制砂用的是静压力,制砂效率更低,辊筒表面磨损快,维修频繁。
- 欢迎联系咨询
- 微信扫一扫
-
- 总经理名片
- 微信扫一扫
-